走得多慢都無所謂,只要你不停下腳步。
—安迪.沃荷
近期在網路上討論最熱烈的連續劇,其一非《三十而已》不可了。顧名思義,是關於三十歲的故事。主要描繪劇中三位都會女性,在奔向三十而立的時期,面對各種親情、愛情、事業的困難與挫折,如何坦然接受以及勇於追尋自己渴望的人生的故事。
劇中三位主角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。顧佳自信、理性,無懼地為了孩子及家庭,動力十足果斷地向前努力。王漫妮獨立有主見,不被現實擊垮,勇於追求自己的事業。鍾曉芹在劇中則是一位追求平凡的上班族,走著社會認為「應該走」的路,卻也逐漸不甘平凡。
總是活在社會框架中的我們,早已遺失內心的自我
鍾曉芹的角色是主角裡最平庸的,沒主見、沒想法,從小到大事事尋求別人的意見。但她卻是我在劇中最想關注後續的角色。可能她太平凡了,平凡到像是我生活的日常,像是身邊常見的朋友、甚至就是我自己。對於工作沒有目標、不曉得自己想要什麼,一點改變的勇氣都需要猶豫很久。
劇裡鍾曉芹說過,這個世界很奇怪。小時候各種事情,不管是學習騎單車、上台演講、參加唱歌比賽,爸媽總是說「不要怕!」「勇敢點!」「沒事的!」好像真的所有事情都不用害怕,只要鼓起勇氣做就對了。跌倒了,重新站起來就好,沒什麼大不了的!漸漸地,好像不知不覺累積了好多的勇氣。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身邊的開始告訴你「不要這樣!」「不好吧!」「那樣做很危險!」身邊所有的事情、所有的選擇都變成危險的。好像一旦做了一個錯的選擇,人生就會因此而偏離軌道,一塌糊塗。
就這樣,那些累積了好久的勇氣,隨著時間,跟著長大的足跡,一點一點消磨,不聲不響地緩緩耗盡。曾幾何時堆積得高高的勇氣,長大了有時想拿出來用一些,都顯得稀有可貴、少得可憐。小時候被爸媽訓練,掛得高高的自信心,後來已經脆弱得摔了一地。
沒有放手一博的追求,到達目標的機率就是零
成長的過程中,面對的困難、社會的框架、以及旁人的眼光,把我們的心撞得青一塊紫一塊。怎麼樣也沒有勇氣用力伸出手,肯定地抓住心裡最深的渴望。害怕的聲音輕鬆阻撓了勇氣發展的道路。我們害怕這樣選擇會失敗,渴望伸手得到遠處的鑽石,又害怕失去手中的寶石。人生的困難,在於我們擁有的很多,卻害怕在追求擁有更多的路上,跌了一跤,弄丟了原本擁有的。
但誰知道你會不會摔一跤呢?沒有勇氣用盡全力攀登一回,所有的機率都是零。愛迪生發明燈泡的路上屢屢碰壁,他卻說:「那不叫失敗,是我排除了那些不會成功的方法。」
小時候很想快點長大,因為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。不用在學校按照課表上不喜歡的課、不用做爸媽要我做的事。那些被安排得好好的人生,好像可以因為長大這件事,拿回主導權。但是等到真的畢業了,離開了學校、脫離了父母,我們真的有過著想要的生活,勇敢追尋想要的人生嗎?
過想要的人生很難,有勇氣的人才有往前邁進的動力
要過上想要的人生從來就不簡單,身為人類最幸運的就是我們可以選擇。選擇自己喜歡的、讓自己開心的、幸福的;但最不幸的,就是必須承擔這些選擇造成的痛苦。若不勇於張開手臂,大力向前奔跑,那些壓抑在心裡的夢想,都會一點一點腐蝕著我們的心臟、靈魂。最後過著平凡生活卻不甘於平凡的人生。
與其羨慕別人的光鮮亮麗,不如跨出步伐,就像小時候那樣:少一些害怕、多一些衝動。借一點當時的勇氣,主動開口向未來要求想要的生活。為了避開危機,害怕改變是人的天性,改變也是多少帶點不安和不適的。嘗試下定決心,一鼓作氣往前跑吧!沒有嘗試過的改變,即使失敗了,也是刪去了一條不會成功的路線。在我們成長的路上,我們會沿路遺落下勇氣,但我們何不稍作停留,問自己內心的答案。然後轉個身,彎下腰,拾起一片片散落的勇氣,把他們再裝進我們心裡。
真正的大人,
是做自己想做的事,
並有勇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。